2015年12月

美国数学会评选2015年11大热门数学事件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消息来源:http://www.ams.org/news/math-in-the-media/md-top-stories-2015

 

 

 

近日,美国数学会官网发布一个榜单,点评了2015年在数学界或者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关于数学或者数学家的事件。当然,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点评的。

 

约翰·纳什获得阿贝尔奖但随后去世


第一个就是一个悲剧故事。纳什获得了数学界的三大奖之一的阿贝尔奖,但纳什夫妇领奖回国后遭遇车祸去世。媒体们纷纷报道了纳什的获奖,以及他的数学贡献,当然还有他突然的离世。

 

 

新的五边形平铺方法的发现


华盛顿大学博塞尔校区的三位学者发现了新的五边形的平铺方法。这只能说明我们人类对五边形了解的太少。

 

 

数学教育,依旧是热门话题


对于数学的教育依旧是美国热门话题。想想这一年来讨论的新加坡谢莉尔的生日,苏格兰高考的鳄鱼过河,家长的数学焦虑等问题,都属于这一类。——哆嗒数学网的小编想说,在中国也一样,数学教育也一直是热门问题。

 

 

美国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


恩,美国以185分的成绩获得了再泰国清迈举办的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第一名,战胜的巨无霸中国队。美国队甚至获得白宫官方微博的祝贺。而在中国,因为中国队没有得到第一而成为大新闻——一些网友的冷嘲热讽,难道只因为过去的冠军太多?

 

 

陶哲轩,以及他的天赋


《纽约时报》杂志为陶哲轩写了人物传记,发表于2015年7月24日,让他又火了一把。之后,他因为声明解决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又得到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不得不说的是,在哆嗒数学网的粉丝中,很多妹子读者也将其奉为男神。

 

 

图同构问题的重大进展


这是2015年11月左右的事情。通过算法判断两个图是否同构(比如下面两个图)是复杂性理论的大问题,被称为图同构问题。芝加哥大学的Babai教授声明他发现的算法能在拟多项式时间内判定最复杂的图。数学界很多人相信这位图同构问题顶级专家的声明。

 

 

3-14圆周率节的庆祝


今年圆周率节有点特殊,按美国人的写法,日期会写成“3-14-15”,再加上9点26分53秒,合起来正好是3.141592653……的前几位。即便在庆祝没有那么隆重的中国,我们哆嗒数学网的小编也在家对面的必胜客看到了圆周率节馅饼的广告。

 

 

张益唐和他发现的数论定理


为数学家写的人物传记在《纽约客》的文章里并不常见。而张益唐的故事却出现在了里面。人们一方面是对于一位“新罕布什尔大学里隐士般的兼职微积分教师”的好奇,另外一方面也是对“150年未解数学难题孪生素数猜想的重大进展”的好奇。

 

 

一位职业美式橄榄球运动员的数学家


John Urshel 是职业美式橄榄球队巴尔的摩乌鸦队的护锋球员。同时他还能在专业的数学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他无时无刻的向周围的人表述他有多么的热爱数学。另外他还经常去大学授课。

 

 

数学与马航MH370之谜


尽管过去了1年多,人们还是想搞清一个庞大的客机是怎么从雷达消失的。7位德州农工大学数学家利用流体动力方程和超级计算机的模拟,给予了MH370客机近似垂直落水的解释。被媒体披露后,受到关注。

 

 

Ian Agol获得2015科学突破数学奖


Ian Agol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教授,获得了2015科学突破数学奖,获得了300万美元的奖金。300万美元目前是数学奖项的现金奖励中最高的。另外,颁奖盛典也众星云集,被包括BBC在内的各大媒体报道。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花式作死?盘点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数学家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数学家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但是“固执”起来也蛮可怕的。他们甚至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现代人看来,这些行为就是“作死”。本文整理了5位数学家的“花式作死”——不过想想看,这样的死真叫人惋惜呢。

 

 

傅里叶

 

花式指数:

在大学里,一提到傅里叶就会想到以他名字命名的傅里叶级数或者傅里叶变换。傅里叶除了是一位数学家外还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发现了热力学的一些定律。

 

 

也正是因为热力学的发现,傅里叶认为热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房间也当然是越热越好。热,甚至包治百病。傅里叶在大热天,门窗四闭,烤着火炉。所有进入傅里叶房间的人都觉得热的透不过气来。但傅里叶似乎却在享受其中。大概可以想象,变态的室温大大加重了这位法国人的病情,他死于心力衰竭。

 

 

阿基米德

 

花式指数:

 

阿基米德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有“力学之父”、“数学之神”之称。在数学上,他有很多关于几何的著作,很多数学思想蕴含微积分的萌芽,要知道微积分的出现时在他之后的1800年。

 

 

阿基米德死于战争,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当罗马士兵冲进阿基米德住所的时候,阿基米德还在研究他的数学问题,在地上的沙盘上画圈圈。他大声喝止罗马士兵:“别碰我的圆!”,他同时傲慢地做着让士兵退后的个手势。罗马士兵勃然大怒,刺死了阿基米德。事后证明,阿基米德只要有一点点配合,就可以不死于非命的。罗马军队的统帅马塞拉斯对阿基米德的死非常惋惜。他将杀死阿基米德的士兵当作杀人犯予以处决,并为阿基米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不管怎么样,阿基米德死于了对自己工作的专注。

 

 

 

 

 

哥德尔

 

花式指数:★★★

 

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他因为发现不完备性定理而进入伟大数学家的行列。实际上,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在数学以外的影响力似乎更大,比如,经常在一些哲学论文里发现有人引用和阐述这个定理。

 

 

哥德尔是自己绝食饿死的。他总是怀疑有人要害死他,会在他的饭菜里下毒。于是,哥德尔只吃他老婆做的饭菜。但是,他老婆也是人呀,也会有大病小灾什么的。终于他老婆也生病住院了,没了饭吃的哥德尔死于了营养不良。

 

 

伽罗瓦

 

花式指数:★★★★

 

伽罗瓦是现代数学中的分支学科群论的创立者。用群论彻底解决了根式求解代数方程的问题,而且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关于群和域的理论,人们称之为伽罗瓦群和伽罗瓦理论。伽罗华是绝对的热血青年,行为上有点像一些人眼中的“愤青”。他因为不满巴黎高师校方对政府的阿谀奉承而撰文抨击,从而被学校开除。另外,还因为“谋杀国王”和“非法穿兵服”被指控,甚至入狱。

 

 

为了爱情,他答应与人决斗。而决斗的对象,据说是当时法国最好的枪手之一。知道自己必死的伽罗瓦,在决斗的前一天晚上,用最快的速度写下他几年来收获的数学思想,而频繁出现在页边空白上的“我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成了他最后的数学绝唱。——第二天,伽罗瓦被击中腹部,死于对爱情的追求。

 

 

卡尔达诺

 

花式指数:★★★★★

 

卡尔达诺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学术全才。他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还在医学、地质学上有贡献。数学上,他在《大术》一书中,他第一个发表了三次代数方程一般解法的卡尔达诺公式,也称卡当公式,解法的思路来自塔塔利亚,两人因此结怨,争论多年。另外卡尔达诺死后发表的《论赌博游戏》一书被认为是第一部概率论著作。同时卡尔达诺还是占星术界的大牛。占星术嘛,大家或许都玩过,就是星座什么的,会预测双鱼座女孩儿明天会遇到帅哥,处女座的老板回家路上会捡到钱什么的。

 

 

但如果你认为卡尔达诺玩的占星术也是那种的话,就只能说你想法太low了。这位大神预测自己在1576年9月21日会死。结果,到了这一天,卡尔达诺身体健壮如一头牛一样。街坊邻里也在问他:“大神,今儿,您什么时候死呀?”于是,卡尔达诺自杀了——死于对高逼格的保持与追求。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数学之最大谜团:望月新一与其天书式证明

 

作者,Davide Castelvecchi

翻译,诗人。,哆嗒数学网翻译组成员。

 

摘自《自然》(NATURE)2015年10月8日,178-181页。

原文地址:http://www.nature.com/news/the-biggest-mystery-in-mathematics-shinichi-mochizuki-and-the-impenetrable-proof-1.18509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2012年8月份的一个早上,望月新一悄无声息地在他的网站上贴了4篇论文。

 

这篇宏大壮观的论文总数超过了500页,堆砌着密密麻麻的符号,代表了他十年来孤独而又辉煌的巅峰成就。它们也极具引爆整个学术界的潜力。在一篇论文中,望月新一声称已经解决了ABC猜想,这是一个高悬在数论领域27年的难题,其他数学家只能望之兴叹,无能为力。如果他的证明是正确的,那将是这个世纪最令人震惊的伟大成就,它也将彻底地革新对整数方程的研究。

 

 

然而对他的证明,望月新一却没有大惊小怪。这位在京都大学数理解析研究所(RIMS)从事研究的数学家,非常受人尊重,他甚至没有向同行透露他的工作。他只是把论文贴在网站上,然后静静地等待着世界的发现与认可。

 

首先注意到论文的人可能是玉川安骑男,一位望月新一在RIMS的同事。就像其他研究员一样,他知道望月已经为ABC猜想奋斗数年并且已经基本大功告成。同一天,玉川安骑男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告知了他的一位共事者,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数论专家Fesenko。 Fesenko立即下载了论文并开始阅读。但是不久他就“十分困惑了”,他说,“理解这个证明简直不可能。”

 

Fesenko又向一些望月新一研究领域的计算几何方向的顶级专家发了邮件,消息也迅速传开。不到几天,数学博客和网上讨论会便有了热烈的探讨。但是对很多研究人员,开始的兴高采烈很快就变成了对证明的怀疑。每个人,甚至包括那些和望月的研究领域很接近的专家们,都像Fesenko先前一样困惑不已。为了完成这个证明,望月新一已经开辟了数论的一个新方向,发明了新的技术手段,即使以纯数学的标准来看,这个分支也是难以置信地晦涩抽象。“当你看着这篇论文时,你会有点觉得你可能在阅读一篇来自未来,或者来自其他时空的文章,”论文出现后几天,来自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的数论家Ellenberg在他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三年前,望月新一的证明正在陷入困境,论文既没有被指出错误也没有被大家所接受。估计对一位数学研究生来说,得花大约10年才能理解他的工作,Fesenko更加觉得即使是一位计算几何专家也得花500个小时才能明白。至今,只有4位数学家承认他们已经能够读懂整个证明。

 

记者Levy了解到这个数学证明由于过于复杂而无法被核实。望月本人又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他仅仅在日本用日语做了一次有关他的工作的报告,尽管他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却拒绝了向其他人讲述的邀请。他没有告知记者,几个想要采访他的请求也不了了之。望月已经回复了其他数学家的邮件并且欣然迎接拜访他的同事,但是他在网站上只是写了一些边边角角零零碎碎的话。在2014年12月,他写道“为了理解他的工作,人们急需将他们脑中根深蒂固和信以为然的思维方式彻底抛弃。”对于比利时安特利普大学的数学家Bruyn,望月新一的态度有些轻蔑。原因是Bruyn今年在博客上对望月新一冷冰冰的态度表示了不满,Bruyn这样写道:“不仅仅是对我,望月新一是在对整个数学界进行蔑视(sticking up his middle finger)!”

 

如今数学界正在尝试搞清这个问题。在12月,在亚洲外的英国牛津举办了第一个关于该证明的专题研讨会。望月新一本人没有参加。但是据说他很乐意通过Skype回答来自研讨会的疑问。组织者希望讨论能够激励更多的数学家投入时间和精力,借助望月新一的思想来了解并熟悉这个证明——还有可能在望月新一的帮助下搞清楚证明。

 

在他最新的核实报告中,望月写道,他的理论在计算几何中的重要地位,和纯数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无异,这有点像一个小模型。他所面对的困难就是,如何将抽象性工作纳入到他的学科中,这也反映了全体数学家经常会面对的挑战:如何将他们精心创造的玄妙理论传达于更广阔的世界。

 

核心提示

 

ABC猜想与形如a + b = c的数字表达式有关。这个命题来源于几个稍微不同的方向,着眼于能够整除a,b和c的素数的数量。每个整数能够被唯一的表示成素数的乘积组合,举个例子,15 = 3×5或者84 = 2×2×3×7。原则上,a和b的素因子和他们之和c的素因子应该没啥关系。但是ABC猜想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它猜想,粗略的说,如果大量的小素数整除a和b,那么只有一小部分大素数能够整除c。

 

它于1985年首先被提出,法国数学家Oesterlé在德国的一次报告中提及了一堂关于特殊方程的课,话中不经意地提到了这个猜想的可能性。坐在观众席中的是Masser,如今是一位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数论专家,他意识到了这个猜想潜在的重要性,并不久后将它以一般形式公之于众。现在这个猜想一般归功于他们俩,也就是为人们知晓的Oesterlé–Masser猜想。

 

 

君不见,望月之证明天上来

 

几年之后,Noam 和Elkies,来自剑桥和曼彻斯特的两位哈佛大学数学家意识到,如果ABC猜想是正确的,那将对整数方程(其中以丢番图方程为名,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首先了研究整数方程)的研究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Elkies发现如果证明了ABC猜想,那将会以神来之笔解决一大批悬而未决而又著名的丢番图方程。那是因为这个猜想给丢番图解的大小范围进行了清晰的限制。比如,ABC猜想可能会表明所有符合方程的解都必须比100小。为了找到所有的解,从0到99 的所有值都要代入验证看看哪一个是解。相反,如果没有ABC猜想的帮助,我们则要尝试代入无数的值。

 

虽然1992年美国数学家莫德尔提出确定的猜想公式,声称大量的丢番图方程要么无解要么存在有限解,这曾一度成为丢番图方程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突破,但是Elkies的工作意味着ABC猜想的结果将会更上一层楼。那个猜想于1983年被德国数学家法尔廷斯证明,那是他年仅28岁,并在两年多后因此工作获得菲尔兹奖,这一令无数数学家梦寐以求魂牵梦绕的数学奖项。但是如果ABC猜想如果是正确的,你将不仅仅知道它有多少组解,法尔廷斯说道,“你都能直接把它们列出来。”

 

法尔廷斯解决莫德尔猜想后不久,他开始在新泽西普林斯顿大学教书,很快,他的征途和望月新一的轨迹相交了。

 

生于1969年,望月新一在美国度过了至关重要的岁月,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搬到了那里。他上了一所新罕布什尔州的贵族学校,大约16岁时,他的少年天才为他赢得了在普林斯顿数学系的一个本科名额。他迅速凭借其原创性思维成为一个传奇,并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知道望月新一的人们都描述他拥有着超自然的全神贯注的能力。“自打他入学起,每天起床后他就雷打不动辛勤工作,” 金明迥这样说道,金明迥是牛津大学的一位数学家,自从他来到普林斯顿他就知道望月新一。参加完一次研讨会,研究员和学生们通常会出去喝杯啤酒嗨一嗨,但是望月新一却不,金明迥回忆道,“他不为俗事所扰,如此一心地专注于他的数学。

 

法尔廷斯是望月新一的毕业论文和博士论文导师,他能够看得出望月新一的卓越不凡。“显然他是更加出众的一位”,他说道。但是作为法尔廷斯的学生却不是那么容易。“法尔廷斯虽是通向成功的天梯,但和他共事也足以让人胆寒。” 金明迥回忆道。他会敏锐地抓住错误,每当和他谈话,即使是很优秀的数学家也要小心翼翼,反复斟酌。

 

法尔廷斯的工作对美国东海岸大学的很多年轻的数论学者有极大的影响。他的研究领域是代数几何,这个领域从19世纪50年代起已经被格罗滕迪克转变为一个高度抽象和理论性极强的分支——格罗滕迪克通常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相比格罗滕迪克” 金明迥说道,“法尔廷斯并没有太多耐心去思考数学的哲学含义。他的数学风格是总以大量的抽象知识为背景,但目标都实在而明确。望月新一的工作十分明确,就是ABC猜想。”

 

一心只为ABC

 

完成博士学位的攻读后,望月新一在哈佛度过了两年。1994年回到了故乡日本,时年25岁,并在RIMS做为研究员。虽然他已经在美国度过了数年,“他对于美国文化还是有些许不适”, 金明迥说道。并且,他还补充到,身处异国他乡,他还是会感受到数学天才带给他的复杂的孤独感。“我觉得他的确遭了点罪。”

 

望月在RIMS独领风骚,在那里并不需要研究员带研究生。“所以他能专心致志于他的工作20载,没有其他杂事骚扰。”Fesenko说道。在1996年,他因解决了格罗滕迪克的一个猜想而在国际上声名大噪,在1998年,他受邀在柏林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言,同时,这也令他名誉大收。

 

 

天书只有上帝才能看懂,我等只是凡人

 

但是尽管望月已经声誉加身,他还是很快地脱离了主流。他的工作慢慢地进入更加抽象的境界,并不为同伴所理解。在本世纪初,他渐渐不再在国际会议上露面,同事们都说他几乎没有离开京都半步。“没有合作伙伴而进行数十年的工作,这需要极不容易的奉献和专注。”加利佛尼亚斯坦福大学的数论学家Brian Conrad这样说道。

 

不过望月也确实和一些数论专家同行保持了联系,他们最后也才知道望月志在ABC猜想。因为大多数数学家对这个问题都避而远之,认定其太难应付,所以他并无竞争对手,独孤求败。2012年早期,关于望月已经快完成证明的流言满天飞。8月份便来了消息,他将证明的论文贴在了网上。

 

接下里的一个月,Fesenko成为第一个不远万里拜访望月并向他请教他的天书式证明的人。Fesenko本来是打算去拜访玉川安骑男的,所以他也去探望了望月新一。望月的办公室非常宽敞,窗外就是美丽的大文字山山景,屋内整整齐齐地排放着书籍和论文,他们就在那里见面了(语序仍是关键)。“这真是我平生看过的最整洁可观的数学家的办公室”,Fesenko说道。两位数学家坐在舒适的毛绒扶手椅上,Fesenko不断地询问着他的工作和接下来的一些事宜。

 

Fesenko说道,他特别提醒了望月新一要关心一下另一位数学家的经历: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他因在2003年解决了世纪遗留问题——庞加莱猜想后盛名鼎盛,然后退出江湖,归隐山林。Fesenko了解佩雷尔曼,并认为这两位数学家的性格非常不同。人们都知道佩雷尔曼的社交能力着实不敢恭维(就像他不怎么修理自己的指甲,很不修边幅),但是望月却善于表达,在社交场合中游刃有余。

 

通常在一个主要证明宣布之后,数学家们会检验证明,证明一般也就几页,他们都能大致了解证明思路和策略。有时,如果证明又长又复杂,专家们就可能会花上几年来真正理解它,并且达成一致。佩雷尔曼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就是这样被接受的。即使像格罗腾迪克那样高度抽象的论文,专家们也能够将他的大部分新思想与他们熟悉的领域相联系。只有迷雾被彻底扫清后,记者才会将其公之于众。

 

但是几乎每个试图搞明白望月新一证明的人,最后都会茫然不知所措。一些人是因为其几乎天书般的语言而困惑不已,望月新一这样评论道他的一些新的理论思想,他甚至以“宇宙际几何”这样的名字来命名他一手创造的领域。“一般而言,面对整个宇宙时,数学家会非常谦逊甚至惭愧,一般不会声称自己做出的那点东西是对整个宇宙探索的一种革新,在巴黎第六大学的Oesterlé的这样说道,他对望月新一证明的首先做了一点验证性工作。

 

原因就是望月新一的工作已经远远的脱离了以前的老套路。他从数学的基础集合论(人们熟知的维恩图就是集合中的玩意)开始,试图从根子上对数学进行创新。大多数的数学家都不愿花时间去研究他的工作,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否值得:谁知道望月新一发明的崭新的理论手段能不能运用到计算中呢?“我试图读懂一些他的证明,但是到了某个阶段,我就放弃了,实在不懂他到底在干啥。”法尔廷斯说道。

 

在过去的这几年,Fesenko已经仔细研究了望月的工作,并于2014年秋天又去RIMS拜访了望月,还称他已经核实了证明。(另外三个声称已经搞懂望月的证明的数学也花了大量的时间 ,他们在望月研究所的附近工作,反复讨论才最终明白。)“宇宙际几何”的第一要旨就是要以一种全新而不同的视角看待整数——加法性质先不考虑,并视乘法为一种可扩展可变形的结构。通常标准的乘法只是这种结构族里的一种特殊情况,正如圆是特殊的椭圆一样。Fesenko说望月新一自比数学上帝格罗腾迪克,不过这并不过分。“望月新一出现后,世界上就只有两种数学,望月之前的数学和望月之后的数学。” Fesenko高度评价道。

 

但是至今,那几个已经理解望月工作的人却很难向别人解释它。“那些正在传达望月工作的人我都知道,他们都相当厉害,但是慢慢地,他们就解释不清楚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数学家这样说道。这样的情形让他想起了蒙提派森短剧里的故事,他写下了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每个人看到之后都笑死了,他们都无法向别人分享这个笑话。

 

法尔廷斯说,这的确是个问题。“你光有一个绝妙的思想是不够的,你还要向别人解释清楚。” 法尔廷斯说如果望月新一想要他的工作为世人接受,那么他应该更多地向外界做出说明。“对于他的理论,人们没有义务必须搞清楚,人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如果他想要获得认可,他必须向人们妥协。”

 

辉煌灿烂,还是沉寂?

 

今年下半年,克雷数学协会将要举办长期的一个研讨会,这对于望月而言,事情变得有了转机。这个领域的顶尖人物都会到时参加,包括法尔廷斯。和法尔廷斯一起,金明迥也是其中一位组织者。他们说道,短短几天不足以展示整个理论。不过他说“希望在讨论会的结束之时,会有足够多的人们能够坚定信念,鼓起信心,投入到阅读证明的过程中。”

 

很多数学家预测得花费很多年才能搞懂一些证明。(望月本人说他已经将论文提交给了期刊,估计现在他们还在复习背景知识的准备阶段呢)。最终,研究者希望一些人不仅能够理解望月的工作,并且能向别人解释清楚。可问题是,很少有人爱揽这苦差事。

 

展望未来,研究者们觉得未来的难题可能不会那么复杂和难以解决。 Ellenberg指出,在新的数学领域中,理论通常是比较简单的,证明也会更加简洁而优美。

 

 现在的问题是望月的证明是否最终能被人们接受,就像佩雷尔曼那样,还是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些研究者的语气相当地谨慎,比如印第安纳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的Louis de Branges,是一位信誉鼎盛的数学家。在2004年,Branges发表了一篇证明黎曼猜想的论文,这是被认为一个数学中最为重要的未解之谜。但是数学家却对他的证明保持怀疑,很多人由于他非传统的理论和怪癖的写作风格,于是不再关注他的工作,论文也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于望月的工作,“并不是孤注一掷的赌注,不应该以单纯的成败去评论。”Ellenberg说道。即使最终证明行不通,他的方法和思想也会慢慢地渗透到整个数学之中,研究员可能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对他们有用。“我真的觉得,基于我对望月的了解,他的论文中极有可能隐藏着非常玄妙和重要的数学。”Ellenberg这样评论道。

 

不过还是存在事情会向另一种不好的方向发展的风险的,他又补充道。“我觉得如果我们就因为看不懂证明而忘却了它,那真的是整个数学的一大悲哀。”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不可解的物理学难题,源于数学核心的悖论

撰文 达维德·卡斯泰尔韦基(Davide Castelvecchi)

翻译 丁家琦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一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核心的逻辑悖论或许在现实世界也产生了影响:正是它让我们无法解答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问题。

1931年,出生于奥地利的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宣布,他证明了总有一些数学命题是“不可判定”的,即我们永远无法证明或证伪它们,这一发现震惊了学界。如今,三位研究者又发现,正是同一原理让物理学家无法计算物质的一项重要性质——原子的理想模型中,电子的最低能级间隙。

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伦敦大学学院的量子信息理论物理学家托比·丘比特(Toby Cubitt)表示,研究结果表明,在粒子物理学界,另外一个悬赏100万美元的相关问题可能也是从本质上就无法解决的。

该研究于发表在12月9日的Nature上,研究者还把一个更长的论文版本(长达140页)发布在论文预印本网站arXiv上(点此查看http://arxiv.org/abs/1502.04573)。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光子科学研究所的量子信息理论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戈戈林(Christian Gogolin)说:“令人震惊的发现,对所有研究凝聚态理论的人来说都会是一大意外。”

从逻辑学到物理学

哥德尔的发现首次与物理世界相联系是在1936年,由英国物理学家阿兰·图灵完成。“在物理学与逻辑学的关系方面,图灵比哥德尔想得更清楚。”哥德尔传记的作者,美国作家丽贝卡·戈尔茨坦(Rebecca Goldstein)说。

图灵设想了一个理想化的计算机,每次可读/写1比特的数据,并利用它以算法的形式把哥德尔的结果重新表示了出来。他证明,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该计算机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计算,也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测试能知道任意给定的算法是否不可判定。同样的限制也适用于真实计算机,因为它们在数学上与图灵机是等价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理论物理学家就一直在尝试将图灵的工作具体表达为物理现象的理想模型,“但他们得到的不可判定问题都没能与物理学家关心的具体问题产生联系。”加拿大西部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马库斯·米勒(Markus Müller)说,他曾与戈戈林和另外一位合作者于2012年共同发表了一个类似的模型。

丘比特说:“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研究是不可判定性首次体现在一个人们真正会去尝试解决的重大物理问题上。”

光谱间隙

丘比特与合作者集中研究的是“谱隙”(spectral gap)——即材料中电子占据的最低能级与次低能级之间间隙——的计算。这一物理量决定了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质,比方说在有些材料中,降低温度会缩小这个间隙,使材料变成超导体。

研究团队以一种理想的材料模型——无穷二维原子晶格作为研究对象。晶格中原子的量子态可以被看作一个具象化的图灵机,包含了为找出该材料谱隙的每一步计算所需的信息。

丘比特和同事证明,对于无穷晶格而言,你永远无法知道计算过程什么时候结束,因此,关于谱隙是否存在这一问题是得不到答案的。

不过对于有限大小的二维晶格,计算步骤永远能在有限时间内结束,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因此,无穷晶格的情况似乎与真实世界相距甚远:毕竟真实的材料永远都是有限大的,它们的性质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计算机模拟得出。

但无穷情况的不可判定性,意味着即使我们知道了某一个有限大小晶格的谱隙,在材料尺寸增加时它也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如从无能隙变成有能隙等等,即使仅仅增加了一个原子。此外,由于研究已经证明我们无法预测这样的情况是否出现、何时出现,我们就无法从实验或模拟结果中得出普遍结论。

悬赏百万的问题

丘比特说,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研究粒子物理领域的一个相关问题,称为“杨-米尔斯质量间隙问题”(Yang–Mills mass-gap problem),该问题被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列为“千年数学大奖问题”(Millennium Prize Problems)之一,并悬赏100万美元征求解决方案。

所谓质量间隙问题,跟传递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具有质量这一事实有关,而这也正是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而不像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那样在任意距离上都能发生作用的原因,同时也是夸克只能作为复合粒子(如质子和中子)的一部分,无法单独存在的原因。然而,现在还没有任何严格的数学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强、弱相互作用的载体有质量,而电磁力的载体,即光子没有质量。

丘比特希望他们团队的思想和方法最终可以证明杨-米尔斯质量间隙问题是不可判定的,但目前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我们离那100万美元的奖金还远着呢。”他说。

参考文献:略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ews/paradox-at-the-heart-of-mathematics-makes-physics-problem-unanswerable-1.18983

转载请联系newmedia@huanqiukexue.com,

给杂志社打电话也行,010-85325810-804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举一反三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作者: 彭翕成 pxc417@126.co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30079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

 

一位老师向我诉苦:我讲的题目,学生基本会做,但要是改了一点,哪怕只是表面一点点改动,本质没变哦,学生就做不来了,很郁闷。

 

我听了,向他表示祝贺。

 

他很不明白,说:我还希望您能帮忙想点办法呢?

 

我说:我祝贺你,是因为你的学生能基本掌握你所教的内容。当然,你有更高的要求,我也表示理解。但必须要说明的是,举一反三,类比迁移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表示不解,说:学数学不是只要真正掌握了本质,不管怎么变,万变不能其宗么?

 

我说:理论上如此,但又有几人敢自称掌握数学本质的呢?

 

 

沉默无言。过了一会,我给这位老师出了一道题:有一个天平秤和一个1千克的砝码,要从一堆糖中称出1千克糖。这本来是很容易的事情。问题是这个天平秤用久了,本来在正中间的支柱有所移动,不在最正中间了,导致天平两边臂长不等,现在还能称1千克糖吗?

 

这位老师说:可以用尺子测量臂长,计算比例……

 

我说:没有尺子。

 

这位老师很无奈,表示想不到办法。

 

我说:你知道曹冲称象吗?

 

他说:地球人都知道啊!这和曹冲称象有什么关系?

 

我说:假设天平左端放1千克的砝码,右端放糖,直到平衡。此时把砝码取下,换上糖,直到平衡。这样天平左端就是1千克糖。

 

他说:你这个方法很巧妙,但我还是不明白和曹冲称象有什么关系?

 

我说:曹冲称象,第一次称象,象重与船上刻痕有一个对应关系,相当于是一个平衡;第二次称土石,土石的重量与船上刻痕也有一个对应关系,相当于是一个平衡;因此大象重量等于土石的重量。而这个称糖问题,可看作第一次称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端的砝码和右端的糖在重量上有着对应关系;第二次换上糖,天平平衡时,表示左端的和右端的糖在重量上有着对应关系。两者何其相似,说本质一样,只是表面一点区别,又何尝不可!

 

这位老师说,彭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我们学习,都想学得快,闻一知十。但这是非常难做到的。颜回闻一知十的本领,连孔子都自叹不如。而孔子的另一得意弟子也只敢自称闻一知二。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有一次,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经作者同意,使用原创声明发布。

 

 

关注微信:DuoDaaMath 每天获得更多数学趣文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duodaa